
肩峰成形術真的能改善肩關節健康嗎?旋轉肌腱撕裂患者的研究揭示答案!
肩關節的健康對於我們的日常活動至關重要,而所謂的關鍵肩角(Critical Shoulder Angle, CSA),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解剖參數。這個角度是肩胛盂的上下骨邊界與肩峰最外側邊界之間的角度,它在**旋轉肌腱撕裂(Rotator Cuff Tear, RCT)**中往往會受到影響。而CSA過大,則可能增加撕裂後再次受傷的風險。
那麼,手術能改變這個角度嗎?這正是這項研究的核心問題。
前外側肩峰成形術是否有效?
研究者對**前外側肩峰成形術(Anterolateral Acromioplasty)**進行了深入探討。他們假設,這種手術不僅能矯正肩峰的解剖結構,還能有效降低CSA,進而改善旋轉肌腱撕裂的治療效果。
為了驗證這一點,研究團隊回顧分析了2012年到2018年間712名接受關節鏡下旋轉肌腱修復術的患者數據,最終納入了337名(160男,177女)的患者進行分析,並測量了他們手術前後的CSA。
研究發現了什麼?
結果非常有趣且具有臨床意義:
手術前後的CSA變化
手術前,患者的平均CSA為38.4° ± 6.0°。
手術後,這一數值顯著下降到35.8° ± 5.9°(P < .05),證明手術對降低CSA有效。
高CSA患者的顯著改善
研究根據CSA是否高於38°將患者分成兩組:
CSA ≥ 38° 的患者(手術前172人)。
CSA < 38° 的患者(手術後降至57人)。
結果顯示,CSA ≥ 38° 的患者在手術後的角度改善更為明顯,這表明手術對於CSA較大的患者更加有益。
結論:肩峰成形術對哪些患者最有幫助?
總結來說,這項研究證實了前外側肩峰成形術能有效降低CSA,特別是針對那些術前CSA較大的患者,降低角度的效果尤為顯著。因此,對於CSA超過38°的患者,建議在進行旋轉肌腱修復術時,考慮同時進行肩峰成形術,以減少術後再次撕裂的風險。
如果你或你的患者正在為肩部健康煩惱,不妨與醫療專家討論這項手術的可能性。畢竟,關鍵肩角的小小改變,可能為肩關節健康帶來大大的提升!